我喜歡敲缽,因為這一切挺好玩的。 (國文老師說這叫破題法,)
從巴里島學缽回來,加入了"樹懶瑜珈之西藏頌缽"的執缽行列,和草玩笑間起了個"海獅頌缽"的名字,為了有趣而設計了頌缽券,最近甚至搞起了進口頌缽,這都是當初沒預料到的,但是卻極其自然的發生了。這一切實在是太奇妙了,讓我想要用我拙劣的文筆,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。
先從執缽說起吧。執起缽,像是幫我打開了扇窗,窗外的風景,因人時地的不同,千變萬化。而到目前為止,我覺得,執缽讓我學習到的,是敞開自己---如何感受愛,再給予愛、再感受並接收愛。
初執缽的時候,讓我混亂了一陣子的,便是關於給予這件事情。和瑜珈的自我覺知練習不同,執缽的大部份時候,是專注於受缽者身上,每個呼吸、移動、專著並且緩慢、創造一個能安詳穩定包圍兩人的空間。「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呢?」我想。於是我開始了數次的嘗試與練習,我發現,在能夠給予別人之前,先敞開自己,讓愛流動,就不會害怕給予。敞開自己,我個人是覺得真的 差~很~大!!彷彿看世界的眼光都不一樣的,覺得身邊充滿美的事物,也變得不害怕付出了,因為我也在把美傳送出去啊!接下來要講一個很害羞的例子,就是我一直很懶惰的腸子(哎呀,就是便秘啦),小草曾經笑過我的大腸issue或許是害怕給予的象徵,但當我了解到我正再傳送美好的事物後,大腸(或是括約肌)這孩子也開始給我美好的回饋了呢(羞)。
我準備了一本專用記事本,紀錄每次執缽之間以及之後發生的事情,有時候紀錄滿滿,有時候卻像微風輕吹過僅簡短幾字留下,而每次都是獨特的經驗。執缽數十回到現在,也認識了許多缽友讓我心頭發暖,給了我最值得珍惜的回饋,這讓我有機會了解頌缽到底帶給了他人什麼。除了受缽者的回饋,我也紀錄下自己身體的訊息。在執缽當下,曾發生自己身體立即的、強烈的迴響,或耳鳴、或咳嗽、或呼吸急促全身發熱、或頭腦發暈、又或者在執缽之後做了不尋常的夢、感覺特別清爽或特別累,這之間的連結是什麼哩?歡迎缽友跟我聊天喔,我們一起figure out.
當然我沒有忘記我的本業是學生啊。執缽和我的學生生活比較沒有衝突,因為執缽就像跟朋友聊天分享生活一樣,和缽友一起分享這段時間的美好。不過準備進口頌缽的事項,大概讓我失衡了兩個禮拜多,讓缽事佔據了生活的大部份(犯了太執著的老毛病),一直到預購文po出來後才讓我喘了口氣。這兩天,像是要抓回平衡似的,暫時放下缽,努力衝實驗室。
在這裡真的很謝謝支持預購活動的你們喔!你們的支持讓我知道和個性p的交涉是值得的,也更寬心的看待進口缽這件事情。因為是頌缽嘛,以這樣美好的事物而聚集起來的我們所想做的事情,結果一定會往好的方向走的!